好久沒爬山了,朋友相約走浸水營古道,立馬把時間排出來。
很多朋友聽我爬山從屏東走到台東,大都以為我來阿朗壹古道,其實除了阿朗壹古道,浸水營古道也是從屏東貫穿到台東的古道,而阿朗壹古道主要走海岸線,全長8.4公里,位於省道台26線尾端,是台灣僅存沒有公路經過的原始海岸線。浸水營古道走的是山線,西起屏東縣枋寮,東至臺東縣大武,全長約 47 公里,海拔 1450 公尺,是台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古道中越嶺點最低、使用頻率最高的古道,也是壽命最長的古道。曾經是清代撫番道路、日本人的理番之路、牛道、南部原住民必經道路,見證了5個世紀的歷史,後來古道西段多被大漢林道新路取代。
Table of Contents
浸水營古道
浸水營古道分西段和東段,現今東段被林物局規劃為「浸水營國家步道」,原為西起屏東縣枋寮鄉水底寮,東至台東縣大武鄉的加羅板部落,全長 47 公里的古道,現因登山健行路線從大漢林道 23.5K 處為起點,由西向東至茶茶牙頓溪姑仔崙吊橋,步道長約 15.9 公里,行政區跨越屏東縣春日鄉、台東縣達仁鄉及大武鄉,完登需7~8小時,是許多山友喜歡挑戰的路線。
我們由枋寮新開村附近的大漢林道上山,至林道23.5處開始走,於台東縣大武鄉姑仔崙吊橋結束,整個行程大約7個小時,從A點進B點出,因此在出口預約接駁車,也請了嚮導為我們帶路、申請入山證。
浸水營古道需要申請入山證才能登山,而入山證可線上申請 https://nv2.npa.gov.tw/NM107-604Client/ ,也可現場申辦,現場申辦可至歸崇派出所和枋寮分局,皆可辦理。
浸水營古道需約6~7小時完登,建議抵達登山口入山時間勿超過中午12時,以免因天色黑暗步行困難。
需要接駁車的朋友,可直接洽詢 顏大哥 0929-267 585、林 0980-067 769。
舊力里部落入口意象
大漢林道經過力里小聚落後,還沒抵達登山入口處前,道路右側一個高大的排灣勇士塑像,這是舊力里部落入口意象,原住民勇士雕像,也是早期排灣族重要的交通路口。
原住民勇士雕像前好多米酒頭、啤酒、保力達B以及酒杯,看似是當地人跟祖靈祈求山友一路平安。
我們登山這天綿綿細雨,還起了薄霧,據說浸水營古道因長年潮濕多雨,年雨量可高達5200毫米,像是被浸在水裡一樣,日治時期被稱為浸水營。1914年還發生浸水營事件,日警、眷屬被殺、駐在所被燒燬,現僅遺留石砌駁坎及圍牆。
浸水營步道登山口 大漢林道 23.5 處
我們由枋寮新開村附近的大漢林道上山,至林道23.5處開始走,剛開始大約有1~2KM的爬坡,之後的路程就一路下坡,膝蓋不好的朋友,很不建議來走這一段。
由西向東,經州廳界、浸水營駐在所、出水坡駐在所、清代溪底營盤等歷史遺跡,最後抵達東段終點站-姑仔崙吊橋,全長共15.9公里。
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,歷經500年歷史,非常原始,整條路線不是很好走,還有下坡路段,有登山杖記得要帶上。
古道長年多雨,全線長達15公里以上,不只雨衣、防風外套要備上,飲水以及簡易午餐也要自己準備。
浸水營古道也是台灣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,是台灣獼猴、山羌、穿山甲、藍腹鷴等野生動物活躍的天地。
浸水營古道潮濕多雨,因此植物生態、植被生長非常豐富,有多達 300 種以上的蕨類、原始闊葉樹林,彷彿經過日本森林的柳杉林道,另外還有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、台灣油杉自然保護區,自然原始林區,非常值得前來探索。
檸檬桉,因葉片搓揉後會散發檸檬香氣而得名。光禿禿的樹幹,猛一看還以為是九芎(猴不爬)。
當天下雨,下坡路段不好走,加上濕滑,來此登山的朋友一定要非常小心。
來到出水坡駐在所附近涼亭用餐,再走 6.5公里就可抵達終點站姑仔崙吊橋。
每500公尺會有一個椿,指示目前位置、海拔及座標。
清代溪底營盤遺址
溪底營,是清領時期通行古道的官吏商旅選擇歇宿的地點。
姑仔崙吊橋遺址
姑仔崙舊吊橋遺址,於大正6年(1917)設於茶茶牙頓溪上,是浸水營越嶺道上重要吊橋之一。當時姑仔崙警官駐在所正好設在北岸的清代溪底營盤址上,因此又稱姑仔崙鐵線橋,後因兩次颱風吹襲而損壞,目前只剩下橋頭,新的吊橋則在下方。
姑仔崙吊橋
姑仔崙吊橋,是浸水營古道東段的終點,吊橋下方是茶茶牙頓溪,可以讓你拍照、賞美景。
姑仔崙吊橋是終點站,但這裡汽車無法通行,我們還需走4公里抵達加羅板部落的涼亭,司機大哥已在此處恭候我們回家。
接駁車從涼亭載我們抵達台東大武站,浸水營古道之行,挑戰成功!!!
這次登山路線真的超誇張,下坡路真的不好走,隔天鐵腿到不行。
一次 15.9 公里,對我體力來說也是負荷,幸好有預約接駁車接駁,要不然很難回到家。
本來我們預計走完浸水營古道,再來台東金崙泡湯,讓雙腿舒緩一下,但台東金崙為配合火車時刻,大都戶外大眾泡湯池約5點左右已休息,只好作罷,下回再訪囉。
近期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