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谷裡的布古拉夫是個幽靜的布農部落,是一個獵物眾多、土地豐饒的平原部落。
地理位置也較為偏遠,像是世外桃源般,隱藏在群山環繞之間。
今年9月武陵部落卡那歲農場後山漫遊半日遊,榮獲台東再造山海部落計畫部落創意遊程第二名,特別與社團法人布谷拉夫部落永續協會合作,辦理卡那歲後山漫遊X布谷拉夫小旅行2日遊小旅行。來企部落住一晚、台東部落旅遊,單車漫遊在綠意盎然的稻林裡、田野間,跟著獵人的腳步,認識布農族山林智慧、獵人文化,享受樸實、自然的生活,卡那歲露營區野營烤肉、搭陷阱、DIY披薩、羌笛初體驗。
因台東關山火車班次較少的關係,來到台東約下午時間,從關山火車站沿著台9線開往武陵部落大約30分鐘的路程。
途中經過明野橋橋墩座、武陵橋,往右上開就到了武陵部落活動中心(對面是武陵國小)。
Table of Contents
明野橋
明野橋主要橫跨鹿寮溪之間的鋼索吊橋,也是以前的9號省道。
與跨越鹿野溪的鹿野橋都是延平鄉日治時期所建造。
當時是武陵村原住民族人來往武陵、關山的道路之一,民國62年旁邊的武陵橋完工後而被取代。
後來年久失修荒廢、橋面崩塌廢棄,只剩下兩座墩座於鹿寮溪的兩岸,像牌樓一樣形成特別景觀。
斑駁的牆面記錄著歷史歲月痕跡,彷彿還看得見以前的記憶。
是花東公路上日治時期所建造的橋當中,保留最完整的橋墩。
橋下是銜接卑南溪的鹿寮溪,向下眺望山谷美景,整個心情好舒暢又開朗。
武陵部落巡禮
台東延平武陵部落,日治時代名為明野,意思是陽光最先照射到的地方。
布農族名MAPASADU布谷拉夫,意指寬廣平坦的原野。
武陵即是位於山腳下的一塊平坦地,也是布農族聚落中,唯一居住在平地的部落。
單車漫遊部落小巷,放眼望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。
下坡路段徐徐微風吹過,每一口呼吸都是稻田的青草芳香。
與旁邊湍急、嘩啦啦的水圳交織一首動聽的交響曲。
田裡灌溉的水圳,是武陵圳流下來的,這是一條橫貫武陵社區的渠道,是屬於鹿野大圳幹線。
意外發現武陵社區版的金城武樹!!
除了稻田,洛神、釋迦也是在地豐收的農產品。
看地圖才知道武陵部落是歌手王宏恩的家鄉,突然想到王宏恩一首”布古拉夫”,超歡樂的歌,幾乎各個部落只要有歡樂場合時都會唱的歌曲。
牆壁上的圖騰、壁畫,紀錄著布農人的生活。
武陵部落休憩工寮,也是晚上聚餐的空間。
這是之前布谷拉夫部落工作假期搭建的彩繪屋,將部落閒置空間再利用改造的。
未來也可以成為部落市集的場域,提供小農販售農特產品的平台。
晚上入住接待家庭伊布的家。
伊布的家一共有2間雅房,一間4人家庭套房,另外還有客廳、廚房等公共區域。
房間整理得十分乾淨,棉被溫暖又超級好入睡的。
部落媽媽特色料理
晚餐由部落媽媽準備布農族原民特色料理,秀色可餐的創意擺盤,讓人食指大動啊。
湯是刺蔥排骨湯,還加上皇帝豆慢慢熬煮,一舀上來都是濃郁的香氣。
魚與烤肉都是採材火燒烤,非常有原民傳統風味。
吳郭魚不去鱗、鹽烤料理的方式,更能鎖住魚本身鮮美肉汁。
水果是在地種植的,吃在地、食當季,最是鮮甜好吃了。
醬料是加上香料的泰式醬,也是部落媽媽手作。
另外還有烤肉、炒佛手瓜、刺蔥炒蛋、炒蝸牛、炸木瓜、魚乾拌莧菜及土雞等等,一整個超豐盛的啦。
木瓜是沾上蛋液麵糊下去炸,好特別的口感。
花枝肚子裡還塞滿紅蘿蔔與四季豆,相當爽口。如果季節對了,裡面的蔬菜也會改為劍筍。
武陵吊橋
通往武陵部落卡那歲露營區的吊橋,因為離部落更為偏遠,從這裡開始就收不到手機訊號了。
卡那歲露營區(卡那歲工作坊)
卡那歲露營區占地將近六公頃,是由第二代部落青年Biung(比勇)返鄉經營,提供住宿、露營及各種活動規劃。
這裡自然資源很豐富、多元生態環境,平時也是武陵部落課輔班小朋友進行食農教育、部落生活體驗課程的教室。
因收不到訊號,來這裡旅遊不但讓老闆找不到,享受難得的親子假期,還可以讓孩子遠離3C,盡情地遊玩、做陷阱、烤肉、烤棉花糖及窯烤DIY披薩。
剛坐下來聽講解,Biung就端出自釀的橄欖茶,甘甜好喝又解渴喔。
咪呼咪桑,是布農族的問候語。
卡那歲,布農族居住在加拿水溪上游的聚落,稱為加拿水社。
布農族沒有頭目制度,都是一個家族一個家族居住在一起,卡那歲是Biung家族未遷徙前居住、農耕、狩獵秘境。
這裡還有各種書籍、文物展覽及標本。
卡那歲後山漫遊,跟著布農獵人學習搭設陷阱、觀察山林動物們的足跡、射箭、烤肉,體驗一日布農獵人。
說著說著,旁邊的獵人體驗場發現假人偶,突然站在那裡,晚上應該很嚇人吧!!
這是以前運送物資的流籠,後來Biung讓遊客體驗乘坐。
雖然滑下去很好玩,但拉上來太累人而作罷!!
這一條路是日治時代舊筏木路線,沿途山路顛簸迂迴,有時還要攀爬、濕滑不好走,來這裡遊玩的朋友記得要穿著好穿好走的布鞋喔。
沿途發現不少不知名的植物,Biung都會為我們植物生態解說。
九芎,主要生長在潮濕的崩塌地,耐旱耐瘠,遇到下雨天也容易生火。
血藤,切開後汁液氧化呈鮮紅色,是獵人在深山中缺水時應急用的水源之一。
右下的種子是血藤的種子,是排灣族及魯凱族嫁娶儀式中常見的裝飾物。
咬人狗,猛一看葉子形狀跟可以吃的假酸漿葉很像,但咬人狗的葉脈有焮毛,具毒性,是不可以吃的。
腎蕨,葉子是排灣族編織花冠所用,地下的球莖含有水分、澱粉,是野外求生的植物。
有山胡椒之稱的馬告,因香氣很特別,是原住民料理中常見香料。
只有新鮮綠色的馬告可以採收,變黑就不要了。(比較沒有香氣了)
獵人陷阱體驗,依照動物的體型大小、出沒時間來設置陷阱。
上圖是套繩陷阱,讓動物誤觸而套住腳,但不會讓動物死掉,新鮮的價格會比較好。
射箭體驗,同行這位朋友幾乎是箭無虛發!!
Hank媽覺得射箭比玩槍還要來得厲害,除了瞄準外,還有力道的掌控。
再往上走就是為獵人休憩、躲雨搭建的工寮,這裡有歷史悠久的三顆大石灶,可以生火、烤肉!!
DIY羌笛,砍下的箭竹陰乾後就可以做成的羌笛,裡面的削屑要先通一通,再剖半至2/3處,就可以吹出聲響來了!!
竹片因為剖半空隙而產生共鳴,是部落小朋友隨手可得的遊戲。
也是狩獵的工具,因聲音很像受傷的山羌,吹響時可以引誘其他山羌來救援進而獵補。
走了也算不短的路程,我們也飢腸轆轆了。
貼心的Biung老早就幫我們準備獵人點心,有飯糰、有烤肉,還有超療癒甜點-棉花糖。
山上的豬肉預先使用香草、鹽巴醃製過,插上特長”竹籤”就可以直接烤來吃了。
把油逼出來、烤的脆脆就可以吃了。
可以直接吃,也可以搭著飯糰一起入口,風味更佳。
療癒系棉花糖,搭著鹹口味蘇打餅乾一起吃,超棒的。
感覺味蕾還沒大開,意猶未盡的繼續DIY窯烤披薩。
食材準備的好豐富啊,醃製過的洛神花也拿來入菜,酸酸脆脆的,別有一番滋味唷。
披薩大約10分鐘就烤好了,搭配橄欖茶,在山林間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與美食。
帶孩子一起走進山林間,享受慢步調的悠閒、沒有3C干擾的親子旅遊,感受與自然共生的美好。
最後Biung送我們每人一顆種子,希望將祝福及武陵部落的美好像種子散播在我們心中萌芽。
Buklavu 布谷拉夫‧友善耕耘(台東縣延平鄉布谷拉夫部落永續協會)
FB 粉絲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aisnabuklavu/
電話 : 邱biung(比勇) 0917-916 530、周怡君 0972-977 267
近期留言